
宝宝黏人又胆小,怕吹风机、怕马桶…他到底在怕啥?
宝宝慢慢在长大,
可胆量却在“逆生长”,
会出现莫名奇妙的恐惧,
怕客厅的吊灯、怕空调、怕洗头、
怕插排显示灯、怕厕所里的抽水马桶……
难道我生了个“胆小鬼”?
1、怕吊灯的宝宝
情景:三岁的女儿最近有了一样令她害怕的东西——客厅的吊灯。每天经过时她总缩着脖子,从旁边绕道跑过,还时不时抬头偷瞄,很惊恐的样子。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东西,怎么就成了孩子的心魔呢?
宝宝真相:那个灯,好像一只大蜘蛛呀,好怕它掉下来。
建议: 大部分孩子在3岁之后,会进入一个想象力爆发的时段,会把生活中看到的、听到的去想象,其中有可爱的,也有可怕的。当孩子说“怕”的时候,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,而不是无所谓说“这有什么可怕的”。蹲下来,陪她一起从相同的角度观察吊灯,重新构造想象。
2、怕吹风机的宝宝
情景:每次洗完头后想给宝宝吹个头发都太难了,一拿起吹风机就开始狰狞,有时候还会嚎啕大哭。不就是吹风机吹个头发?有那么恐怖吗?
宝宝真相:好讨厌这个声音,总是突然就发出的巨大噪音。
建议:一般突发的,变化快的事情,都会让孩子感到害怕,如吹风机、洗衣机、扫地机器人等,产生最早恐惧的年龄普遍发生在1-2岁这个阶段;可以让孩子由远及近地观察、适应,看到除了声音大没有别的影响后,加强对声音的认知,慢慢就不怕了。
3、怕显示灯的宝宝
情景:屋里连个空调都不能开了,宝宝一看到空调上的小红点就“哇哇”哭……现在家里墙上的电源显示灯都被挡上了!
宝宝真相:墙上红红的小灯,好像妖怪的红眼睛,一直在盯着我在看。
建议:对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“未知感”感到恐惧,因此只要让孩子把未知的东西变成已知的,自然就不怕了。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控制遥控器或者开关,观察各种显示灯的变化,了解“妖怪”的运行规则,当孩子对这些物品有了一些熟悉和了解后,就会对它们的恐惧减少很多。
4、怕马桶的宝宝
情景:这几天,我发现只要我一按下马桶按钮,她身体就直往我怀里钻,头使劲往里埋,两只小腿直蹬,似乎有些紧张,特别排斥马桶。
宝宝真相:马桶里藏着一只怪兽,冲水的时候会把我们也带走。
建议:马桶那个大大的空洞,对他们小小的身体来说,确实是一个恐怖的存在。宝宝脱掉纸尿裤坐上小马桶的时候,可以让她在小马桶贴上喜欢的贴纸,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,逐步消除“天马行空”的恐惧。
孩子怎么会怕这些东西呢?其实,很正常!
研究发现90%以上的儿童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,
在2~4岁的儿童中,有40%的人至少害怕一种东西,
而在6~12岁的儿童中有43%的人竟然有7种以上害怕的东西。
其实,恐惧和害怕都是成长的体验
他们也正是在这一次次体验中,
慢慢提升勇气、得到成长,
也开始有了保护自己的意识!
不要忽视或嘲笑孩子的“害怕”,
去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,对症下药!